國家稅務總局資陽市稅務局 張楠
1988年,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這樣一本書,在當年八一建軍節(jié)還將這本書寄贈給了胡耀邦同志。胡耀邦同志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閱讀完了這本書,還欣然賦詩一首。這本書就是作家魏巍的《地球的紅飄帶》。
幾年前拜讀了這本書,讓我思緒萬千。它不單單是一本書這么簡單,它更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真實寫照。作家以詩人的激情和歷史學家的嚴謹,真實地、藝術地再現(xiàn)了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壯舉。它像是一支鮮艷奪目的紅飄帶掛在這個星球上,給人類,給后世留下永遠的紀念。這本書記錄了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長征時期的許許多多的故事,有的感人、有的震撼、有的心酸、有的鼓舞;有些讓人潸然淚下、更有些使人精神振奮。
讀《地球的紅飄帶》,回溯人類歷史上這次無與倫比的史詩般遠征,一幕幕血戰(zhàn)的場面在腦海次第閃現(xiàn),空氣中仿佛也彌漫著血腥和硝煙味。紅軍戰(zhàn)士歷經(jīng)湘江血戰(zhàn)、四渡赤水、巧渡金沙江、飛奪瀘定橋,沿途擊退了上百萬兇惡殘暴的追兵阻敵。他們縱橫10余省,長驅25000里,這條壯美的紅飄帶背后,是巍巍雪山、是茫茫草地、是漫漫泥澤、也是濤濤江河……
當我掩卷而思,在為紅軍長征取得勝利而驚嘆時,也禁不住在想:僅憑一顆顆火熱的心臟,就敢與天地交織對抗,這磅礴的力量來源于哪兒?讀了《地球的紅飄帶》就會找到答案。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——長征路上,追兵步步逼近,一位女紅軍陳慧清突然要分娩。面對越來越近的槍聲,僅僅一公里以外的戰(zhàn)場上,紅五軍團總指揮董振堂和紅軍將士拼死作戰(zhàn)兩個多小時,只為打出一個生孩子的時間。孩子出生了,但是許多英勇的紅軍戰(zhàn)士卻倒了下去,用死亡換取的生命引來了嘆息和埋怨,因為很多兄弟因此戰(zhàn)死了。董振堂聽到埋怨后大發(fā)雷霆,他說:“我們今天打仗,不就是為了他們的明天嗎!”這句在槍林彈雨中發(fā)自肺腑的話動人心魄。為有犧牲多壯志,敢叫日月?lián)Q新天。是啊,長征就是這樣一首生命的詩。
書中還提到,王平將軍講起過這樣一個故事:當時大部隊已經(jīng)過了草地,突然彭德懷來找他,說還有一個營的部隊沒有到,讓他回去找找。王平帶著警衛(wèi)員走到班佑河邊時, 正是黃昏,玫瑰色的夕陽掛在天邊,他遠遠看見幾百個紅軍小戰(zhàn)士背靠著背在睡覺,他當時勃然大怒,走過去就推那些小戰(zhàn)士,誰知推一個倒一個, 700 多個紅軍小戰(zhàn)士再也經(jīng)不起體力透支、饑寒交迫,就這樣在睡夢中全部死去了。王平將軍講到這里時老淚縱橫,他說: “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靜嗎?鳥都不飛,鳥都不叫。我把他們一個個放平,他們還都是一群孩子呀!”
還有一組數(shù)據(jù)。紅軍軍團長一級的平均年齡為25歲,一線作戰(zhàn)的師團級干部平均年齡為 20歲,14歲到18歲的紅軍小戰(zhàn)士占60%。所以,長征還是歷史上罕見的青年血脈賁張的歷史事件。那一代年輕人雖然不像我們今天這么富足、這么安寧,但是他們背負著光榮和夢想,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梁。我們雖然成不了英雄, 但可以追隨英雄的夢想,可以感受到長征的影響在今天的延續(xù)。
今天,我們通過青年讀書漂流活動來重溫這部文學經(jīng)典,重溫長征歷史,并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,而是希望大家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的精神。那樣一群風華正茂的年輕人,以生命詮釋理想和信仰。其實,他們也有最燦爛的笑,最柔軟的情,也有父母、或許還有戀人,也有難以割舍的萬般眷戀。他們的生命,是那樣的鮮活生動,他們昔日的血雨腥風換來我們今日的和平安穩(wěn)。今天,我不想說太多的口號,只希望,同樣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,勿忘昨天的苦難,無愧今天的擔當,不負明天的夢想。